嗨,Reader
:
先跟大家預告,接下來我會放個長假。從 3/23 到 4/6 ,我會前往德國參加睽違十年的國際即興劇工作坊(上次參加,是 2015 年的事了)。
雖然最近忙到還沒有「要出國了!」的真實感,我想大概會是很忙碌的一個假期!因此,下一次的《杯塔讀者》電子報,會在 4/13 出刊!
不過,這期間我應該還是會不定時發一些文章、短影音。如果你有興趣,歡迎到我的 IG 看一看(連結點我)。
那麼,我最近在忙什麼呢?
多巴胺讀書會
是個意外之下的產物。
其實是因為陸續在臉書寫下了「千萬別對目標上癮(談系統)」(連結點我)「為什麼快樂總讓人痛苦?(談多巴胺)」(連結點我),發現許多朋友對這兩個主題有興趣。
於是我就腦衝辦了一場讀書會。
還是很開心啦。在朋友的場地《遊牧計畫》,小小的場子像是筆友見面會。有什麼問題也都可以即時討論,不用遞麥克風。是很溫馨的~
(給因為「讀書會」三個字沒來的朋友,來參加不用先讀書、我不會照著書念、當天還有準備講義......基本上比較像是社團學長舉辦的小小社課XD)
以下跟想參加的朋友,分享當天讀書會的精華:
慾望分子多巴胺
1. 多巴胺是欲望分子,而不是快樂分子。因為快樂有兩種:想追求某事某物的「動力」,以及到手後能夠好好享受的「能力」。
2. 多巴胺管的是,讓你追求那些「伸手不可及之物」的動力。但它可不管,到手之後你能否好好享受。
3. 享受的能力,歸「當下分子」所管。也就是:血清素、催產素、腦內啡等等。這解釋了很多人再感情中,為何「到手了就不珍惜」?因為他們有很多「想要」,卻不會「享受」。
以上三點,想要了解得更深入,可以參考《欲望分子多巴胺》。
多巴胺的爽痛平衡
4. 專攻成癮治療的精神科醫師安娜‧蘭布克醫師(Dr. Anna Lembke)認為,多巴胺有所謂的「爽痛平衡」。爽太多了就會痛,痛得多了才會爽。
5. 多巴胺有個特色:跳得越高,就跌得越深。從這個特點來看「爽痛平衡」,就很清楚了:所謂的爽,是猛衝多巴胺的快感。痛,則是缺乏多巴胺的不適。
6. 反過來說,「爽痛平衡」也解釋了:為什麼長跑、重訓等讓人「痛苦」的活動,最後會帶來爽感?別忘了,爽過會痛,痛過也會爽。
以上三點,想要了解得更深入,可以參考《多巴胺國度》。
管理你的多巴胺
面對多巴胺這難以捉摸的小東西,我們該怎麼辦呢?
7. 正念經典《當下,繁花盛開》一書,有個金句:造成問題的並非負面情緒本身,而是我們回應情緒的方式。
8. 因此,多巴胺掉到平均值以下並非問題。但如果我們對此感到焦慮、恐慌,進而尋求更多高強度的刺激(像是:一杯咖啡不夠那就兩杯),只為了回到「曾經擁有的爽感」……
你大概猜到了。多巴胺,會掉到更深的谷底。這個現象被稱為「成癮」。
9. 不是只有酗酒、嗑藥才叫成癮。有些人忙了一天怒吃高熱量食物、怒買蝦皮的衣服或 Steam 的遊戲,甚至只有上班時才感覺到自己活著,也都是成癮的表現。
10. 從多巴胺的角度來看,所謂的怒吃、怒買,也是一種爽痛平衡:「老娘/老子忍痛一整天,現在不怒爽一下報復你怎麼行?」常常,怒完之後就是無止盡的低落與後悔。
關於情緒性進食的概念,我寫過一篇文章歡迎參考(連結點我)
11. 由此可知,當你動力低落時,別用更強的快感追求多巴胺,反而要學習待在微微的痛感,並品味溫和的快樂。
12. 在上禮拜的《多巴胺讀書會》中,我建議了參與的朋友,設計以下的「系統」來管理多巴胺:
- 晨間儀式(你如何啟動身心)
- 夜間儀式(你如何準備休息)
- 小目標+小獎勵的設定(當天我也藉此說明了:為什麼只設定新年目標,常常是沒用的?)
. 如果你也想練習看看,可以先從以下行動開始:
- 決定你的晨間儀式/夜間儀式
- 每天用紙筆寫下三個最重要的行動(注意:不一定都是工作,而是跟你今年的目標有關→這也是讀書會學員提醒我的,感謝!)
- 每天找個時間寫反思日記「或」感恩日記——不是為了正能量,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每天的小成功。
給當天參加讀書會的朋友:
歡迎你在完成作業後,和我分享。
如果你是讀了這封信,才開始對多巴胺有興趣的朋友:
也歡迎你回信跟我分享,你的看見!
p.s. 我也收到大家在上篇電子報「聽說流行歌的歌詞都有病?」推薦給我的歌曲了(如雪片般飛來...)請原諒我拖搞一下,之後再慢慢跟大家回覆與分享......
|
|
嘿,回信給我吧!
我喜歡寫信,也喜歡收信。如果你看了我的信,有了任何感想、疑問與回饋,歡迎你直接回信給我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