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Reader
:
七月要來了!大家喜歡暑假嗎?有沒有什麼計畫?
我的話,剛結束迴印劇團的《行李箱》演出(連結點我)。
接下來就是瘋狂拖搞趕稿的日子,
希望,可以在八月休假前完成初稿......(請祝福我XD)
AI 會影響心理健康嗎?
最近我接受了電視台的訪談,
題目是:與 AI 做諮商,會不會影響心理健康?
我的答案是:
- AI 不會害你心理不健康。
- 但它「一本正經說幹話」的習慣,會放大你的弱點。
- 比如:本性依賴的人,會因為 AI 合理化你的依賴。
這現象稱為「AI 幻覺」,指的是: AI 為了繼續和你對話,編造一系列不存在的理論、金句與答案。(而且充滿自信。)
AI 幻覺最危險的地方,在於它是一個人「內心自我」的放大器:
- 你下給 AI 的提示詞,必然反映了你的慾望
- 於是,AI 回應你的內容 = 內心慾望的放大器
- 就算你能用提示詞要求 AI 變得嚴厲,也是你希望它有嚴厲的一面
於是,AI 到底好不好用?取決於你的自我是否夠強大。
心理學講的「自我」有兩種:
- 欣賞自己,也想被別人好好看見的「我」(Self)
- 為了達到目標,找出策略解決問題的「我」(Ego)
當我們不覺得自己夠好,就有可能為了彌補失落而不斷向 AI 討愛。
於是,AI 給了滿滿的情緒價值,
卻也讓我們對世界充滿敵意。
——為什麼 AI 這麼了解我,你們卻做不到?
當我們缺少解決問題的能力,就有可能依賴 AI 給我們快速有效的答案,
甚至,直接要求 AI 替我們工作。
就像很多孩子會說,「反正 AI 都能做到____了,我幹嘛要學?」
沒錯,AI 是很有效的「輔助工具」。
但如果你不會認路,不知道自己該開去哪才好......
自動駕駛再強,也沒用。
更糟的是,當 AI 一本正經說幹話,你也看不懂。
直到發生車禍。
諮商完,又問 AI 一樣的問題會很渣嗎?
不會啦。
說來可愛,
好多去諮商的朋友,提到自己諮商後會問 AI 一模一樣的問題時。
都會先有一句開場白「我知道啦,AI 不能取代諮商師...」
好像有去諮商還用 AI ,就是找了個小三。
沒那麼嚴重啦。
只要別每次都拿 AI 的話,回去堵心理師的嘴:
「可是我回去問 ChatGpt ,它跟你說的不一樣欸......」
多聽幾個人的意見,是好的。
因為:
- 你可以連結共通點(心理師跟 AI 都說我不該那麼衝動...)
- 也可以反思,哪些問題你總是一問再問(代表有情緒卡住了)
- 其實,以上兩件事都需要你的「自我」夠強大,才能保持反思
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:
自我強大的人,他們用的 AI 也會很強大。
自我匱乏的人,他們用的 AI 則會很空洞。
AI 會是新世代的小三嗎?
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有興趣,我在臉書寫了短文(連結點我)
要是你喜歡看3000字以上的長文,這裡是我新寫好的書稿:
【數位三角】當伴侶把 ChatGPT 當裁判(連結點我)
如果你看了書稿,請回信給我一些意見、鼓勵與分享吧!
|
|
嘿,回信給我吧!
我喜歡寫信,也喜歡收信。如果你看了我的信,有了任何感想、疑問與回饋,歡迎你直接回信給我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