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Reader
:
你學英文是為了什麼?
有一次,我在國際即興劇的課後聚餐時,聽見大家笑得前仰後仰,
我也跟著笑了幾聲,假裝聽懂。
但其實我完全不知道他們在笑什麼。
那一刻,我不是尷尬,而是深深的孤獨。因為,我真的好想聽懂你在說什麼,但我做不到。
你看過《中文怪物》嗎?
看到一群在台灣的外國人,努力為中文難題苦惱(有些我也不會),讓我有很多觸動。
因為,我想起在參加國際即興劇工作坊時(連結點我),
為英文苦惱的樣子:
在國外學習最讓我挫折的時刻,不是上課,而是下課。
上課時,大家會放慢語速。下課後,一解放,全都飆回1.5倍速。
然而同學間真正的交流、深度的對話,全發生在放鬆的時候。
那時的我,卻只能尷尬陪笑,跟不上節奏。那種感覺就像是,
人在場,心早就已經退場。
我的大學老師,曾研究過:
「台灣學生是怎麼放棄英文的?」(連結點我)
他發現,當我們學不會、跟不上,就會產生一種「空白感」。像是讀課文、背單字,全都像黑洞──聽得見聲音,卻不知道發生什麼事。
當語言成了壓力,學習就像災難。
所以當我看《中文怪物》,有三件事特別觸動我:
1.他們會來到台灣,都有各自的理由:為了愛、為了工作,或是為了離開原生家庭
也是這些「理由」,讓他們選擇面對一個陌生的語言。
2.中文真的很難,也很有趣。
像那句經典:「一個半小時是三個半小時。」
語言的模糊性,讀懂它就像是在玩推理遊戲。
3.最重要的,是他們不是一個人面對。
以前唸書考試的時候,如果讀到太挫折、溺水了,
會自己躲在房間哭(或直接睡著,假裝沒這回事)。
但是當你領到畢業證書,沒人再逼你背單字、練聽力,
而你依然想要學英文的時候。
你應該擁有一群夥伴。
成人學習,需要的是夥伴。
節目裡,有人中文流利得驚人,
有人只會說一兩句中文,也來參賽。
當他們組成一隊,很快就知道彼此的程度差異。
即使如此,大家依然互相合作,想辦法截長補短。
學習語言最難的,是在不會的狀態下,
還願意開口,願意靠近別人。
當你承認「我不夠好」,不是為了自貶,
而是為了讓別人知道──他們,可以怎麼幫你。
你也有過學語言的挫折/成功經驗嗎?
你又是為了什麼,而學習一門語言呢?
回信跟我說說吧。
|
|
嘿,回信給我吧!
我喜歡寫信,也喜歡收信。如果你看了我的信,有了任何感想、疑問與回饋,歡迎你直接回信給我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