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file

家齊心理師的電子報

我從德國回來了......


我的時差,是對一個溫暖社群的想念。

那溫暖,讓我想成為更好的人

嗨,Reader

我從十天的德國即興劇藝術節 React! Impro 回來了。其實,一開始聽到這個工作坊收了快 50 個人—我心中是在滴咕:

收這麼多人,怎麼可能有品質?
還是當成去德國吃可頌、喝咖啡之旅好了。

沒想到,除了十天麵包起司吃到怕(XD),三位傳遞已故即興劇祖師爺 Keith Johnstone 精神的老師,讓我學到了好多!

這個藝術節在幹嘛呢?

  • 十天的藝術節,會把大家分成三組。
  • 每一組,都會跟三位老師工作到不同的主題即興劇。
  • 加拿大的 Shawn 老師,透過一連串刺激的遊戲,和我們探索「如何在即興的舞台上,遊走於『安全(但無聊)』與『好玩(但危險)』的邊緣?」
  • 澳洲的 Patti 老師,和我們討論「在即興的舞台上,如何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夥伴,點燃他/她的想像力?」
  • 地主隊德國的 Steve 老師,則跟我們分享了「半臉面具」與「全臉面具」的工作!他說:「Keith Johnstone 發展面具的時間,甚至是早於他提出即興劇的......」
  • 「因為對 Keith 來說,『半臉面具』所帶來的催眠效果,能夠引發即興演員『當下』與『衝動』的能力—這兩點,正是一個好的即興演員要具備的能力。

有些人喜歡面具,有些人討厭它

我超喜歡的。

其實,十年前我最後一次參加 Keith Johnstone 的工作坊(嗚)的時候,Steve 老師有來帶過 3 小時的面具工作坊。

當時只覺得戴上面具後,我變得很像小朋友。視野有點狹窄,身體有點不受控制(後來才知道這都是催眠現象的一部分),但沒有太多機會去感受與探索。

十年後,我再次戴上了面具:

看起來嚇人嗎?這個面具被我暱稱為「瘋狗」。當我戴上它之後,發現自己變成一頭直直向前衝撞的大狗,超不受控的XD

有趣的是,就如同催眠現象的關鍵是「分裂」。戴上面具後,一個我不斷地往前衝,另一個我則看著自己,想著「啊,我從來沒看過這樣的我。」

這個面具還有一個特色。大部分的面具都是用石膏做的,材質是硬的。只有這個面具特別軟,有點像是眼罩。後來,Steve 老師在最後一堂面具課說:

Keith 過世之後,有人在他家找到一箱面具。
於是,那人就打電話給 Steve 老師,問他有沒有興趣拿走?
而我戴的「瘋狗」面具......
就是 keith 留下來的其中一個面具。

喔,這藝術節到底是要把人家弄哭幾次。

溫暖的人們

我回來快一個禮拜了,依然有時差。
很多時候我在想:也許有一種時差,是想念

超過20個國家的即興演員齊聚一堂,我曾經擔心我的英文不夠好。甚至自卑地覺得,我的英文程度跟十年前沒兩樣。

然而,我是這麼深切地感受到,即使不完全聽得懂每個人的英文。事實上,那也不是大部分人的母語—他們講的是法語、日語、德語、瑞士德語、或是挪威語、芬蘭語、匈牙利語,甚至兩位印度同學,講的是完全不同的印度語!(點我看看,有哪些國家的同學)(這只有一半而已)

而我的語言自卑,也再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,被解開了。

不管是在德國的小酒吧堂而皇之地用中文演出(連結點我),還是可以更相信夥伴會接住我(連結點我)。回來之後,我更想要把英文學好了......

但不是因為「英文很重要」、「要有國際觀」這種小時候唸書聽到的理由。我只是想在下一次見到這群夥伴的時候,能夠更聽懂彼此想表達的話語。

即使,我已經深深地聽見他們。

P.S.

對了!我其實還在工作坊中,夢到了兩次 Keith (文章點我)。而我在那篇文章忘了提到的是:

當我第一次夢到 Keith ,他人在青島東路的太陽花學運,擁抱了一位參加學運的年輕孩子。

如果你讀過他寫的書 "impro" ,你就會知道:

他說,學校教育殺死了我們的想像力。
而即興演員最重要的能力,就是引發夥伴的想像力。

太陽花學運是 2014 年。我是 2015 年去參加 Keith 的工作坊。並在 2025 年來到了 React! 藝術節。

我想這個夢,是我跟那位不那麼熟悉,卻又影響我這麼多的老師,在無意識世界所產生的連結吧。

P.S. 2

如果對於我在 React! 這十天的所見所聞,你還想知道更多(甚至現場體驗一下那些有意思的即興活動),我在4/27(日)14:30–17:30 有一場體驗分享會,歡迎參考(連結點我

嘿,回信給我吧!

我喜歡寫信,也喜歡收信。如果你看了我的信,有了任何感想、疑問與回饋,歡迎你直接回信給我。

家齊心理師的電子報

#心理學 #人際關係 #溝通分析 #愛情心理學

Share this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