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file

家齊心理師的電子報

你和伴侶加起來,是一、是二,還是三?


從熱戀、磨合,到小孩出生,關係的答案一直在變。

「親密關係」這道數學題,如何解?

嗨,Reader

有時候,你以為在一起的兩個人,本來就是一家人。
但真的交往了,才發現原來「一加一」不一定等於二。
——有時候,你消失了。有時候,則是多了很多不請自來的人事物。

這篇文章想和你聊聊:
關係裡,那些悄悄改變的「數學題」。

p.s. 歡迎昨天從《媽寶的三個秘密》演講訂閱電子報的新朋友。
請記得回信領取你/妳的神秘小禮物。

下禮拜六,4/27 的 19:00 還有一場《如何(不)複製父母的婚姻?》
歡迎參加(報名連結,請點我)。

p.s.2 這篇文章同步投稿至人間福報的專欄《聊聊心裡事》(連結點我),算是搶先在電子報和你/妳分享——因此,請先不要將本文外傳,避免影響投稿喔(等到專欄刊出來了,歡迎你/妳分享)

關係這道數學題

你覺得,一加一等於多少?

用數學來回答,答案當然是「二」。但如果是在一段親密關係中,「一個人」加上「另一個人」,答案竟然有可能是「一」,「二」,甚至是「三」!為什麼會這樣呢?

戀愛中的融合

愛上一個人,最明顯的指標是:每天都想到對方,什麼事情都想跟他/她說,可以徹夜不睡地跟對方聊天—只因為我的每一句話,無論國家大事或內心喃喃,他/她都懂!

這樣的甜美時光,一般人會稱為「熱戀期」。心理學則補充:熱戀期之所以讓人念念不忘,是因為兩人彷彿融合在一起了......我中有你,你中有我,全世界只分成「我們」與「我們之外」。

這一刻,一加一等於「一」。

熟識後的差異

好景不常,大多數人的熱戀期很少能夠撐過一年。卡通《海綿寶寶》中的派大星,說過一句經典台詞:「為什麼美好的過去,總是會漸行漸遠呢?」

熱戀的激情,之所以會消退,不見得是因為雙方感情變差、看到對方的缺點、或是玩過就膩了這麼簡單。很多時候,是因為兩人的關係,走到了一加一等於「二」的階段。

說也奇怪,我們算數學的時候,都知道一加一的答案是二。但長大之後談了戀愛,卻好難接受我跟他/她的愛情,竟然變成了「二」。這或許是因為,一段親密關係中有了兩個人,意味著:

.兩個人,就有兩顆不同的大腦,卻要一起決定生活中的大小事。
.他們有著相異的成長背景—求學、戀愛、找工作或是面對霸凌,也就建立了不同的價值觀。
.他們來自截然不同的老家。每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、秘密與習慣。

由此可見,走入親密關係的兩個人,必然是要磨合的。磨合,是因為兩個人都在這段關係中現身了,他們有偏好、有地雷,有時候就連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的牛脾氣,到底是像了家裡的誰?

一個簡單的數學題:一段關係中的兩個人,都有自己的老家。每一個老家,就算扣掉兄弟姊妹,至少都有父母二人。因此得證:一對伴侶的床上,至少躺著六個人—無論你願不願意,你跟他/她都無可避免地,會把自己的父母帶上床。

看到這你也許會問,那有一加一等於「三」的狀況嗎?有的。當一對伴侶結婚生小孩之後,他們即將面對「小三」的介入。

尋找家的定義

這裡的小三,不一定是外遇對象,而是:任何把我們的注意力從另一半身上移開的人事物。

最常見的就是小孩。當小孩出生之後,伴侶的關係也會變得更加複雜—他們依然是「彼此的伴侶」,小孩一哭又要變成「孩子的父母」。年節到對方家拜訪的時候,又搖身一變成了兩家的「媳婦」、「女婿」。

有人說,婚姻是愛情的墳墓。或許,並不是婚姻埋葬了愛情,而是一對曾經相愛的伴侶,在「婚後多重角色」的挑戰中—為了讓每一個家人都滿意,而把愛情埋進了土裡。

戀愛中的我們總以為,愛一個人就該形影不離、不分你我。但也許更難的,是在「我們」裡,依然保有「你」和「我」。

你呢?現在的你,和伴侶加起來,是一、是二,還是三?

回信告訴我,你是怎麼「算」這一題的吧。

嘿,回信給我吧!

我喜歡寫信,也喜歡收信。如果你看了我的信,有了任何感想、疑問與回饋,歡迎你直接回信給我。

家齊心理師的電子報

#心理學 #人際關係 #溝通分析 #愛情心理學

Share this page